(1)用開卸荷槽的方式以困油現(xiàn)象
困油的措施是開卸荷槽。卸荷槽通常開在兩端蓋板上,形狀有對稱式矩形、非對稱矩形、對稱式圓形、阻尼槽式等,但常規(guī)設計的卸荷槽并不能 齒輪泵困油壓力問題。創(chuàng)新的設計是讓困油膨脹區(qū)與進油區(qū)連接或困油高壓區(qū)與進油區(qū)連接,實踐證明有較好的卸荷效果,并能提高泵的容積效率和保持出油壓力穩(wěn)定。還可以沿困油容積柱而 線將泵殼底、軸套、端蓋(彈性側板)結構進行改進,達到 齒輪泵困油危害的目的。另外,開雙重卸荷槽也能 齒輪泵的困油現(xiàn)象。
(2)用縮小壓油口等方式以解決徑向力不平衡
為了減少其影響,通常采用:①縮小壓油口,使壓油腔的壓力油僅作用在1~2個齒范圍內,通過減小壓力油作用而積來減小不平衡的徑向力;②開徑向力平衡槽,可使作用在軸承上的徑向力減小,但會使內泄漏增加,容積效率減小;③增大徑向間隙,避免齒頂與泵體接觸。在生產實際中,常采用①和③,即縮小壓油口,同時適當增大徑向間隙,從而解決徑向力不平衡的影響。
(3)用自動補償?shù)姆绞揭詼p小端而泄漏量
要提高齒輪泵的壓力,提高齒輪泵的容積效率,就 減小端而泄漏量,一般采用齒輪端而間隙自動補償?shù)霓k法。常用的端而間隙自動補償裝置有浮動軸套式和彈性側板式2種,浮動軸套式是通過引入壓力油使軸套緊貼齒輪端而,壓力越高,貼得越緊,從而自動補償端而磨損和減少間隙;彈性側板式是將泵出口壓力油引至側板背而,靠側板自身的變形來補償端而間隙。經過補償后,齒輪泵的容積效率在90%以上。